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,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载体。温州市生态环境局联动各县(市、区),系统推进水环境、水资源、水生态协同治理,统筹上下游、左右岸、干支流一体化保护与修复,全域推动美丽河湖建设。
温小保现推出专栏“美丽河湖进行时”,带您一同走进温州各地河湖,领略“各美其美、美美与共”的治理新画卷。
悠悠三百里,诗意流淌千年。楠溪江的清澈与灵秀,源于自然的馈赠,更离不开一代代人系统治理和接力守护。从“守护源头”到“激活生态”,从“工程治理”到“文化赋能”,从“政府主导”到“全民共治”——楠溪江以一套系统协同的治水“组合拳”,为“梦里水乡”写下最动人的注脚,也为“永续发展”筑起坚实的生态基底。
近年来,温州市坚定不移推进“水源地生态保护监管一件事”,建立起“大综合一体化”管理机制,全力守护群众用水安全生命线。作为水源地保护牵头部门,温州市生态环境局永嘉分局将11项检查事项、16项处罚事项集成“执法清单”,精准破解污染水体、危害水利工程安全等高频问题;针对7个饮用水保护区,勘界定标、划定时空边界,构建监测、监管、处置闭环机制。县-乡-村三级同频共振、同向发力,镇街执法队、镇村干部、网格员化身“护水哨兵”,实现从“被动响应”到“主动发现”的转变。如今,楠溪江中上游水质持续稳定在国家Ⅰ、Ⅱ类水标准,为居民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增殖放流,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。2022年,永嘉县检察院联合渔政部门开展公益诉讼增殖放流,2.56万尾鱼苗作为非法捕捞者的“生态赔偿”回归楠溪江沙头段;2024年,农业部门再投花鲢、白鲢1562万尾,这些“水下清道夫”游弋于楠溪江、西溪、菇溪、乌牛溪四大公共水域,通过摄食浮游生物,抑制有害藻类繁殖,持续为水体“减负提质”,有效养护了渔业资源与水生生态系统,为楠溪江构建起以渔护水、以渔净水的良性循环体系。
水之安,在于工程的托底。楠溪江的治水实践,更体现在对行洪安全与生态功能的精准平衡。
小楠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,是这份平衡的最佳诠释。2022年,白泉至银泉段投入256万元,修复老堤、改建游步道、打造亲水平台;2024年,石染溪段再投977万元,治理3.5公里河道,建设堤防、拦水堰,疏浚河滩。工程实施后不仅将村庄段防洪标准提升至10年一遇、农田段达5年一遇,更有意保留原始岸线、浅滩与滩林——那些被水流冲刷千年的肌理,成了最自然的生态屏障;扩建的亲水空间,成了村民休闲的“幸福岸线”。
水之美,在于特色的留存。楠溪江的治水决心,见于对滩林资源的“应保尽保”。
作为生物多样性的“基因库”、水体净化的“天然过滤器”,楠溪江滩林生态功能独特,保护工作不容有失。2024年,永嘉成立县领导挂帅的专项整治小组,抽调13个部门组建专班,绘制《专项整治作战图》,剑指违法乱建、污染水源等五类问题。一场“地毯式”摸排与“清单化”整改就此展开。如今,这项整治行动入选“2024年浙江省水利重点工作典型案例”,楠溪江的滩林,正以其更原真的姿态,继续守护着这一方水土。
水之韵,在于文化的浸润。楠溪江的治水价值,最终落脚于“人水和谐”的生动图景。
当生态治理与人文乡村建设相遇,楠溪江的古村焕发了全新活力。芙蓉村依托“七星八斗”古村布局,修复保留30余处明清古宅,并通过“三权分置”盘活闲置农房,引入古法灯笼制作等非遗项目,成功打造“江南宋村”“夜游楠溪”品牌,年游客超30万人次,旅游收入节节攀升;水云村、源头村等4个村庄入选“浙江人文乡村建设名单”,数量居温州第一。108场乡村文化活动、27场“我们的”村晚、“我们的”节日、“我们的”村礼等系列活动,让楠溪江的故事,从山水间走向更广阔的天地。
水之兴,在于众志的凝聚。楠溪江的治水成效,更源于“政府主导、民间协同”的共治格局。
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,是这场共治的“民间引擎”。协会目前拥有33支志愿队伍,4500余名志愿者,18年来,志愿者们坚持开展巡江、净滩活动,年均举办百场环保宣讲,累计组织各类环保公益活动超6000场,“保护百万人民大水缸”项目斩获“母亲河奖”等国字号荣誉。更令人欣喜的是,全县500多个村居(社区)将环保写入“村规民约”,农药化肥施用量下降800吨,畜禽排泄物整治率达97%。从“政府独唱”到“全民合唱”,楠溪江的护河力量,已融入每一户的日常。
Contact: 凯发旗舰厅·(中国)凯发集团
Phone: 13636810965
Tel: 0769-57610104
E-mail: 64658909@qq.com
Add: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寨第三工业区145号凯发旗舰厅·(中国)凯发集团大厦34号